限制对华贸易,将终结美国半导体的行业领导地位

2020-03-16 14:29发布

近日,为评估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影响,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委托波士顿咨询集团(BCG)进行了一项独立研究。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两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给美国半导体产业造成巨大影响。

失去良性创新周期  难以维持美国的产业领导地位

在数字转型和人工智能时代,强大的半导体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及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半导体产业的领头羊,占据45%至50%的全球市场份额。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在一个良性创新周期的基础上,这一周期是依靠进入全球市场,获得超大规模研发所需的资金,这也是美国技术领先于对手的重要原因。

2018年美国半导体企业研发总投入约400亿美元,全球营收总额2260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达到48%。相比之下,若不计外资企业,中国公司占全球半导体需求的23%,自身半导体产业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14%,中国是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目前美国仍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导者(截图自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下同)

如今的中美经贸摩擦让美国半导体企业承担了很大压力。2018年7月中美实施第一轮关税措施以来,美国行业排名前25位的半导体公司营收年化增长率已经从之前四个季度的10%大幅下挫至2018年底的1%。2019年5月美方禁止对华为公司出售技术后,美国半导体行业领先企业的销售额在之后三个季度都连续出现4~9%的下降。

对华限制使美国半导体企业的营收和市场份额受到显著的影响,削弱美国持续对创新研发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能力,导致其半导体产业所依赖的创新周期中断,并最终丧失行业的领先地位。

良性创新周期奠定美国的市场领导地位

限制半导体对华贸易将永久损害美国半导体产业

目前中美半导体贸易现状是中国不再对美国半导体产品征收关税,但美国仍然将华为和其他几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未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虽然被允许从美国供应商手中采购半导体,但采购不到“因军事用途受到出口管制的特定部件”。如果现状持续,对中美双方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中国方面来说,短期内全球科技公司可能会将其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以便在不受关税和其他潜在影响的情况下继续为美国市场服务。中国以外的消费者和企业购买中国技术产品的意愿可能降低,因为担心美国的限制会损害其功能和质量。因此,中国科技公司在美国乃至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将受到侵蚀。但同时中国公司可以通过国内的份额增加来弥补海外的损失。综合效应可能反而小有收益。

对于美国来说,损失就不那么容易弥补了。BDG预测,现状持续之下,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公司将用来自中国、欧洲和亚洲其他供应商的组件替换基于美国技术的组件。未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厂商也会主动使半导体供应商多样化,减少风险。华为Mate30的供应商列表和中国正在进行的国产替代大潮,足以证明BCG所预测的情形正在变为现实。

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中,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的评估,第一种假设是“美国维持现有的对华出口限制和技术管制”,第二种假设是“彻底终止双边技术贸易、技术领域对华脱钩”。

测算的结果显示,在前者的假设前提下,影响将在2~3年后显现,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从中国市场获得的营收将减少55%,全球市场份额下降8%,全球营收减少16%,研发投入下降13%~25%。

若是后者的假设情况发生,中美出现“脱钩”,那么影响将在禁止决定作出后立刻产生,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其全球市场份额下降18%,全球营收减少17%,研发投入下降30~60%。

韩国企业短期受益  中国半导体产业长期崛起

哪些竞争对手能从美国半导体公司退出的中国市场获得收入,这将取决于中国自己供应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因产品和时间地不同而不同。

中国客户目前已经建立了替代性的非美国供应商

BCG在这份题为《限制对华贸易如何终结美国半导体业的领导地位》的报告中称,除去国外半导体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活动,2018年中国公司在全球半导体制造和销售业的整体份额仅为3%-4%。而以中国终端制造厂商生产的产品所包含的半导体元器件价值计算,中国半导体需求占全球总需求23%。也就是说,到2018年底为止,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只有14%。

中国本土半导体公司正在迅速成长,以满足其庞大的国内需求市场

鉴于美国半导体产品在PC、IT基础设施、国防、航空、工业、智能手机、自动驾驶、消费电子等各个领域的支配地位,中国半导体主要进口国是美国。但如果中美半导体贸易现状持续下去的话,这一状况将很快发生逆转。

考虑到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现状,短期内大部分订单流入第三国。而中国半导体公司也将积极发展,以满足国内40%的需求(几乎是目前中国本土产能的3倍)。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模型显示,由于韩国在内存、显示器、图像处理和移动处理器等关键产品方面的强大能力,韩国可能会暂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导者。

中长期来看,如果中美“脱钩”发生,中国可能会成功发展出一个有竞争力的国内半导体行业,能够满足国内绝大部分需求。不过,这需要时间和大规模投资。在太阳能电池板、液晶显示器和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上,中国大陆仅用5~7年的时间迎头赶上。不过,考虑到半导体行业技术壁垒多,可能所花时间稍长。举例来说,韩国和中国台湾经过10~20年的时间,才成为内存和晶圆制造的全球领导者。

近期来看,韩国将成为中美贸易战获利者;长期来看,中国会成为全球半导体领导者

即使中国不得不进口高性能处理器来替代基于美国技术的CPU、GPU和FPGA,随着时间地推移,中国半导体公司可能最终能满足国内几乎所有其他半导体产品的需求。这样做会使中国自给率达到85%。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全球份额将从3%增长到30%以上,取代美国成为行业领导者。

其他:美国半导体产业良性创新循环被打破

对于美国来说,更深远的影响可能是半导体产业良性创新循环的打破和大量就业岗位减少。

在过去十年中,美国半导体产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了3120亿美元,仅2018年就投入390亿美元,几乎是其他国家半导体研发投入总额的两倍。技术领先使美国企业建立了创新的良性循环。大规模的研发产生了卓越的技术和产品,进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率。良好的收益又支撑起高昂的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美国半导体公司一直将收入的17%至20%左右用于研发。如果保持这一投入比例,在行业收入大幅缩水的情况下,美国半导体公司将大幅削减研发投入和资本支出。即使情况不再继续恶化,预计每年美国半导体研发投入也将减少50-100亿美元。资本支出将减少80亿美元,导致美国失去4万个岗位,其中1.5万个属于半导体行业。一旦发展到最糟糕的情况,美国半导体研发投入将至少削减30%,即120亿美元。资本支出将减少130亿美元,导致失去12.4万个岗位,其中3.7万个岗位属于半导体行业。

在过去的三十年,半导体行业一直是全球技术进步的先锋,通过在全球市场的自由流动,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安全和消费者带来巨大利益。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对市场准入、技术和资源广设障碍,损害双方共同利益,严重影响半导体行业的健康发展。从BCG的研究报告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半导体产业实行大范围单边限制,对美国来说,可能不仅不能达到限制中国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危及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并导致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在“中国制造2025”、“新基建”等政策支持和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下,半导体自给率必将得到快


赞赏支持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